膠粘技術除了具有簡便、快捷、高效、價廉等特點外,還可以粘接一些其它連接方式無法連接的材料或結構,如實現金屬與非金屬的粘接,克服鑄鐵、鋁焊接時易裂和鋁不能與鑄鐵、鋼焊接等問題。并能在有些場合有效地代替焊接、鉚接、螺紋連接和其它機械連接。目前,膠粘劑的應用已滲入到國民經濟中的各個部門,成為工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技術,在高技術領域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,如據報導:國外在生產一輛汽車中要使用5~10kg膠粘劑;一架波音飛機的粘接面積達到2400m2;一架宇航飛機需要粘接30000塊陶瓷片。
膠粘劑的分類和膠粘技術的發展
本世紀初,由于各類合成樹脂和合成橡膠的研制成功,特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物如酚醛樹脂、脲醛樹脂、不飽和樹脂、環氧樹脂、氯丁橡膠等的投產和商品化,促使了近代膠粘劑和膠粘技術的迅速發展。八十年代以來,膠粘劑與膠接技術進展顯著,新的性能優異的膠粘劑不斷出現,且由于獨特的膠粘技術,使其具有非凡的多功能,能夠實現多重目的。因此,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。膠粘劑的分類方法很多,尚不統一,常用的有:
1)按化學成分分類: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,它將膠粘劑分為有機膠粘劑和無機膠粘劑。有機膠粘劑又分為合成膠粘劑和天然膠粘劑。合成膠粘劑有樹脂型、橡膠型、復合型等;天然膠粘劑有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天然橡膠等膠粘劑。無機膠粘劑按化學組份有磷酸鹽、硅酸鹽、硫酸鹽、硼酸鹽等多種。
2)按形態分類:可分為液體膠粘劑和固體膠粘劑。有溶液型、乳液型、糊狀、膠膜、膠帶、粉末、膠粒、膠棒等。
3)按用途分類:這可分為結構膠粘劑、非結構膠粘劑和特種膠粘劑(如耐高溫、超低溫、導電、導熱、導磁、密封、水中膠粘等)三大類。
4)按應用方法分類:有室溫固化型、熱固型、熱熔型、壓敏型、再濕型等膠接劑。為適應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對膠接技術的需要,各國在開發膠粘劑品種方面都化了很大的功夫,發展迅速,出現了一些快固化、單組份、高強度、耐高溫、無溶劑、低粘度、不污染、省能源、多功用等各具特點的膠粘劑。在合成膠粘劑方面,利用分子設計開發高性能膠粘劑;采用接技、共聚、摻混、互穿網絡聚合物(IPM)等技術改善膠粘劑的性能。對于膠粘機理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;施膠設備和工具也有了新的發展。如膠粘與機械相結合的連接方式、膠粘與電刷鍍等技術結合,形成了新的復合修復技術等。八十年代以來,我國的膠粘劑和膠粘技術發展也很快,品種增多,產量增大,質量也有很大提高,不少膠粘劑的質量和性能,達到甚至超過了世界同類產品。這里以天工“超金屬”修補劑為例,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膠粘劑和粘接技術的發展。天工“超金屬”修補劑是由高分子聚合物與金屬粉、陶瓷粉、纖維及固化劑組成的雙組份復合材料,也稱之為“高分子合金”。它具有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、耐磨性、耐腐蝕性,其綜合指標已可與國外同類產品相媲美;品種有通用型、耐磨型、減摩型、耐腐蝕型、快速固化型、濕面修補型、高強度型、導電型等九個系列26種修補劑,可適應不同條件和要求的粘接和修補。
天工“超金屬”修補劑的應用和效果
1)在設備維修中的應用當設備零件發生磨損、破裂、腐蝕、劃傷、斷裂以及油箱、水箱、管道等漏油、漏水、漏氣時,一般均可用粘接技術進行修復。
2)修復有缺陷的新零件和給新零件預涂保護層鑄鐵、鑄鋁、鑄銅零件,常會有鑄造缺陷,如氣孔、沙眼等,至使廢品率達10~30%,甚至達50%。為挽救有鑄造缺陷的零件,可用TG101、YG111鐵質修補劑、TG103鋼質修補劑對鑄鐵、鑄鋼件的大缺陷進行修補,對細小氣孔、砂眼則可用TG102鐵質修補劑進行填補;對鋁鑄件的缺陷,一般可用TG104鋁質修補劑進行修補;對銅鑄件,則用TG105銅質修補劑進行修補。許多工廠應用這一粘補修復技術,使許多鑄件廢品起死回生,有很好的經濟效益。還用TG406、TG416耐腐蝕修補劑對氣墊船易腐蝕零部件預粘涂一層保護層,對零部件起到了保護作用,延長了使用壽命。
3)解決常規機械加工中難以實現的要求如石墨乳泵中的攪動磁環,精度很高,是由許多N、S極相互交錯的磁鋼組合成的環形零件。由于磁鋼組合后無法充磁,因此,必須對每一塊磁鋼單獨充磁,且充磁組合后不能過多加工,否則磁性將大大降低。磁鋼的硬度高,加工困難,依靠常規的機械加工無法解決,使用機械加工和粘接技術相結合,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,順利地加工出了達到技術要求的攪動磁環。
4)擴大修復范圍膠粘與其它技術配合使用,取長補短,能更加充分發揮各種技術的特點,擴大修理范圍。如:大型油缸缸套或活塞上的深度拉傷,可先用TG205耐磨修補劑填補,再用TG918導電修補劑粘涂,后用電刷鍍在導電修補劑上刷鍍金屬層。這是粘涂技術與電刷鍍技術的配合使用,可快速填補劃傷,又能顯露金屬本色。膠粘技術與機械加固、點焊加固、玻璃纖維布增強等措施相配合,可用于帶溫、帶壓的堵漏密封。
從上述使用天工“超金屬”修補劑粘接修復實例可以證明,粘接技術在工業設備的維修和新產品缺陷的修復等應用中有省時、省力,節能、節材、節約資金等特點,具有十分強大的發展潛力,必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建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。 |